遵医五院普外科成功救治一例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
今年52岁的李阿姨(化名)在一年前逐渐感觉到上腹部疼痛,身体一向健康的她到多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糜烂性胃窦炎,食管炎, 1年来长期口服护胃药。近期,李阿姨感到腹部胀痛比之前加重许多,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被上腹部疼痛反复折磨的李阿姨经过多方打听,得知遵医五院普外科主任杨清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20年6月底,李阿姨专程来到遵医五院普外科门诊找到杨清波主任。
经过杨主任检查,发现李阿姨左侧腹部有一肿物,考虑为腹膜后肿瘤,且该肿瘤致使左侧腹部脏器被挤压,已经越过中线至右侧腹部。杨主任随后组织了麻醉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介入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确定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案。被疼痛折磨的李阿姨表示,只要病能治好,将全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经过细致的术前准备,7月3日,普外科团队联合麻醉科团队为李阿姨进行手术,术中证实为腹膜后巨大肿瘤,周围血管怒张,密集交错,型如蛛网,肿瘤侵及左肾,并与脾脏、胰腺、结肠粘连致密,以上脏器均被挤压移位,左肾已经被推移到右侧腹部。肿瘤巨大到占据了整个左侧上下腹腔,因血管丰富,要保证完整切除及减少出血,手术难度较大,在普外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未伤及其他任何器官,在出血量极微的情况下完整地切除了这一巨大肿瘤,切下的肿瘤大小约28×22cm,重达3.245kg。术后不到10天,李阿姨就顺利出院了。
麻醉状态下左侧腹部明显隆起
术中切除的肿瘤
康复后的李阿姨,特地发来近期的生活照给杨主任,向普外科团队表示感谢。
腹膜后肿瘤是指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发病率比较低,通常发病率在0.5/10万--1.0/10万,腹膜后肿瘤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肿瘤,以恶性肿瘤脂肪肉瘤为主,本例患者幸运的是术中冰冻提示良性腹膜后神经鞘膜瘤。腹膜后神经鞘膜瘤是最常见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约占腹膜后肿瘤的4%,多为良性,恶性仅占所有神经鞘瘤的1.2%。腹膜后肿瘤位置较深,发病之后绝大多数患者往往无明显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腹痛、腹胀,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例患者就是因轻微腹痛,腹胀不适,1年来一直以为是胃痛,长期口服胃药,直到肿瘤明显增大也未引起她和外院医生的注意,因此,腹膜后疾病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本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现患者已逐步恢复以往的正常生活。(普外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