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工作动态

心若有光,处处暖阳

来源: 发表时间:2024-10-12 浏览次数:1738

阳光不只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内心。将医疗护理工作温润成一缕阳光,驱散患者心里的阴霾,我们一直在路上......。

16号床里住着一位帅哥,因为“重症胰腺炎”,9月份住进了重症医学科。高高瘦瘦的个子,30多岁,一头乌黑的头发,大眼很亮。若是舒服,安安静静靠在床上,洞观一切;若是难受,便蜷缩在被窝里,一动不动。他寡言 、隐忍,但又有着我们不能理解的想要活着的意志力和看尽人间百态与生死的豁达。但由于疾病严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难题。

治疗周期长,疾病带来的的痛苦和焦虑长期折磨着他,加上离开家人的孤独感,使其在治疗期间的病痛加倍,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又加速催化着他病情的恶化,于是患者渐渐想到了放弃,甚至产生了绝望的念头......。

初秋的夜晚渐渐清凉,但对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来说,这只是普通而忙碌的一天。一切都在井然有条地进行着,他们匆匆来去的身影穿行在静静的病房里。他们用亲切的语言安慰病人的焦躁,用娴熟的技术为病人进行治疗。这时隐约传来病人声嘶力竭的哭喊:“我的病治不好了,我是个对社会没用的人,别管我了......!”原来是16床的病人又在闹了,只见他眉头紧皱,张着嘴,躯体扭动,手脚挣扎,他在哭泣、张大嘴巴嚎叫,还把身上所有监护的导联线及管道通通拔掉。这是对生命的挣扎和呐喊,我们的爱意在此渺小得可怜,他已无暇感受我们的关心及爱护。

夜班护士小李已经站在他床旁整整四十多分钟了,面对患者突然而发的坏情绪及无理取闹,她静静地守护着他,因为小李明白,久病的患者,大多会有敏感、自卑、焦虑等心理改变,也许,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命看似强大,有时候则十分脆弱。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病情提示,在这里要习惯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触摸、用耳朵去聆听、用真情去守候,当病人从声嘶力竭的哭喊到低声啜泣,病人整整闹了2个多小时,直到他虚弱地半躺着,这时,小李缓缓的握住他的手,小声地在他耳边说:“天亮了,我给你捂捂手吧”。

每个人都有软肋,亲情是许多人共同的软肋,当患者安静下来后,小李贴心地整理了患者身上的被子,悄悄地在他耳边说:“好好睡一觉好吗?你爸妈还在门口外守候着你呢!他们是抚摸拥抱你的柔软臂弯,是怕你饿着渴着的牵肠挂肚,是牵你走带你跑的小心翼翼,是送你远行盼你归来的热切目光!而你现在生病住院,更是把他们的心掰成了两半......”折腾了一晚的他,当从小李嘴里听到他父母这些天不分昼夜的守候,他瞬间安静下来,重新配合我们的治疗及护理。

住院期间,我们给他最好的治疗和护理,用各种方法减轻他的痛苦,帮助他尽快脱离病魔,慢慢地,他也逐渐开朗起来。每个早上看到我们经过他病房查房,就非常努力的向我们微笑,天天受到我们的鼓舞,身上似乎充满了力量。

ICU是一个严肃而冷静、威严而庄重、充满爱心与亲情的地方,在这个相对隔离的环境里,很少有人看见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但大家却一直坚守着,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守护生命的火焰,陪伴着一个又一个危重病人走过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把温暖与希望带给他们。就像开在角落的莲花,悄悄地绽放芬芳与美丽,却不为人知。

患者住院时间长达大半个月,从开始的全身插满各种管,到全部拔除各种管道转至普通病房治疗,从对自我存在有所怀疑、对未来心灰意冷、对生命心存放弃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卧病在卧床的各种危重状态到下地活动;大到各类仪器的使用,小到对患者的每一句言语安慰,默默守候,我们没有忽略患者每一个微小的表情及诉求,每天在床旁与他们谈心,给他们写日记,为他们洗漱,用充满爱心的鼓励,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陪他闯过呼吸困难、肺炎、颅内出血、喂养不耐受等等一系列坎坷,最终把康复的他们送回家人身边。

花,开于无声。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世事虽无常,但心若有光,处处暖阳!医护人员的呵护与陪伴,就是病患的温暖与希望!


以下图片为医护日记:

图片6_副本.jpg

图片7_副本.jpg

 (供稿人:重症医学科林华权,一审:万薇薇、雷敏,二审:姚琳,三审:王红嫚)

 

关闭 X
公众号

公众号

视频号

视频号

订阅号

订阅号

Copyright © 2015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3号 粤ICP备11083572号  粤卫网审(2011)44号 技术支持: 易网科技